队列
本页面介绍和队列有关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。

引入
队列(queue)是一种具有「先进入队列的元素一定先出队列」性质的表。由于该性质,队列通常也被称为先进先出(first in first out)表,简称 FIFO 表。
实现
数组模拟队列
通常用一个数组模拟一个队列,用两个变量标记队列的首尾。
队列操作对应的代码如下:
- 插入元素:q[++qr] = x;
- 删除元素:ql++;
- 访问队首:q[ql]
- 访问队尾:q[qr]
- 清空队列:ql = 1; qr = 0;
Luogu B3616【模板】队列 数组模拟参考实现
 | 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 | #include <cstdio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SIZE = 10000 + 5;
struct Queue {
  int q[SIZE], ql, qr;
  Queue() : ql(1), qr(0) {}
  bool empty() { return ql > qr; }
  void push(int x) { q[++qr] = x; }
  void pop() { ++ql; }
  int front() { return q[ql]; }
  int back() { return q[qr]; }
  int size() { return qr - ql + 1; }
  int clear() {
    ql = 1;
    qr = 0;
  }
};
int main() {
  Queue q;
  int n;
  scanf("%d", &n);
  while (n--) {
    int opt;
    scanf("%d", &opt);
    if (opt == 1) {
      int x;
      scanf("%d", &x);
      q.push(x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2) {
      if (q.empty())
        printf("ERR_CANNOT_POP\n");
      else
        q.pop(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3) {
      if (q.empty())
        printf("ERR_CANNOT_QUERY\n");
      else
        printf("%d\n", q.front());
    } else
      printf("%d\n", q.size());
  }
  return 0;
}
 | 
双栈模拟队列
还有一种冷门的方法是使用两个 栈 来模拟一个队列。
这种方法使用两个栈 𝐹 和 𝑆
 和 𝑆 模拟一个队列,其中 𝐹
 模拟一个队列,其中 𝐹 是队尾的栈,𝑆
 是队尾的栈,𝑆 代表队首的栈,支持 push(在队尾插入),pop(在队首弹出)操作:
 代表队首的栈,支持 push(在队尾插入),pop(在队首弹出)操作:
- push:插入到栈 𝐹 中。 中。
- pop:如果 𝑆 非空,让 𝑆 非空,让 𝑆 弹栈;否则把 𝐹 弹栈;否则把 𝐹 的元素倒过来压到 𝑆 的元素倒过来压到 𝑆 中(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弹出插入,做完后是首尾颠倒的),然后再让 𝑆 中(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弹出插入,做完后是首尾颠倒的),然后再让 𝑆 弹栈。 弹栈。
容易证明,每个元素只会进入/转移/弹出一次,均摊复杂度 𝑂(1) 。
。
Luogu B3616【模板】队列 双栈模拟参考实现
 | 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 | #include <cstdio>
#include <stack>
using namespace std;
struct Queue {
  stack<int> f, s;
  bool empty() { return f.empty() && s.empty(); }
  void push(int x) { f.push(x); }
  void pop() {
    if (s.empty())
      for (; !f.empty(); f.pop()) s.push(f.top());
    s.pop();
  }
  int front() {
    if (s.empty())
      for (; !f.empty(); f.pop()) s.push(f.top());
    return s.top();
  }
  int size() { return f.size() + s.size(); }
};
int main() {
  Queue q;
  int n;
  scanf("%d", &n);
  while (n--) {
    int opt;
    scanf("%d", &opt);
    if (opt == 1) {
      int x;
      scanf("%d", &x);
      q.push(x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2) {
      if (q.empty())
        printf("ERR_CANNOT_POP\n");
      else
        q.pop(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3) {
      if (q.empty())
        printf("ERR_CANNOT_QUERY\n");
      else
        printf("%d\n", q.front());
    } else
      printf("%d\n", q.size());
  }
  return 0;
}
 | 
C++ STL 中的队列
C++ 在 STL 中提供了一个容器 std::queue,使用前需要先引入 <queue> 头文件。
STL 中对 queue 的定义
 |  | // clang-format off
template<
    class T,
    class Container = std::deque<T>
> class queue;
 | 
T 为 queue 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。
 Container 为用于存储元素的底层容器类型。这个容器必须提供通常语义的下列函数:
 - back()
- front()
- push_back()
- pop_front()
STL 容器 std::deque 和 std::list 满足这些要求。如果不指定,则默认使用 std::deque 作为底层容器。
STL 中的 queue 容器提供了一众成员函数以供调用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
- 元素访问- q.front()返回队首元素
- q.back()返回队尾元素
 
- 修改- q.push()在队尾插入元素
- q.pop()弹出队首元素
 
- 容量- q.empty()队列是否为空
- q.size()返回队列中元素的数量
 
此外,queue 还提供了一些运算符。较为常用的是使用赋值运算符 = 为 queue 赋值,示例:
|  | std::queue<int> q1, q2;
// 向 q1 的队尾插入 1
q1.push(1);
// 将 q1 赋值给 q2
q2 = q1;
// 输出 q2 的队首元素
std::cout << q2.front() << std::endl;
// 输出: 1
 | 
特殊队列
双端队列
双端队列是指一个可以在队首/队尾插入或删除元素的队列。相当于是栈与队列功能的结合。具体地,双端队列支持的操作有 4 个:
- 在队首插入一个元素
- 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
- 在队首删除一个元素
- 在队尾删除一个元素
数组模拟双端队列的方式与普通队列相同。
同样地,也可以使用双栈模拟队列的思想来维护双端队列,但需注意当某个栈为空时,交替查询队首和队尾将导致均摊分析失效。考虑在移动时,只将非空栈的一半元素移动到空栈中,并保持队首与队尾栈的性质,这样处理后仍可以做到均摊常数时间的插入和删除。
简要证明
 由于插入操作只贡献常数复杂度,现在考虑弹出操作。假设初始时队列中有 𝑚 个元素,下面我们计算将所有元素全部弹出(无论首尾)的时间复杂度。则第一次平衡的复杂度是 𝑂(𝑚)
 个元素,下面我们计算将所有元素全部弹出(无论首尾)的时间复杂度。则第一次平衡的复杂度是 𝑂(𝑚) 的。然后两个栈就各有 𝑚2
 的。然后两个栈就各有 𝑚2 个元素。这时就需要 𝑂(𝑚2)
 个元素。这时就需要 𝑂(𝑚2) 的时间清空其中一个栈,然后就又可以触发一次复杂度为 𝑂(𝑚2)
 的时间清空其中一个栈,然后就又可以触发一次复杂度为 𝑂(𝑚2) 的平衡操作,以此类推,直到所有元素被弹出。因此,这样做的总复杂度是
 的平衡操作,以此类推,直到所有元素被弹出。因此,这样做的总复杂度是
 𝑇(𝑚)=𝑇(𝑚2)+𝑂(𝑚) 
 根据主定理,解得 𝑇(𝑚) =𝑂(𝑚) 。于是,这种维护方式的总复杂度仍是均摊常数的。
。于是,这种维护方式的总复杂度仍是均摊常数的。
Luogu B3656【模板】双端队列 1 参考实现
 | 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 | 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stack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M = 1000000 + 5;
struct Deque {
  // 将 stack 的底层容器从 deque 换为 vector 以减少空间常数
  stack<int, vector<int>> f, s;
  bool empty() { return f.empty() && s.empty(); }
  void push_back(int x) { f.push(x); }
  void push_front(int x) { s.push(x); }
  void balance() {
    // 平衡中需要辅助栈实现栈内元素倒置
    stack<int, vector<int>> t;
    if (s.empty()) {
      int n = f.size() / 2;
      for (; f.size() > n; f.pop()) t.push(f.top());
      for (; !t.empty(); t.pop()) s.push(t.top());
      for (; !f.empty(); f.pop()) t.push(f.top());
      f.swap(t);
      if (!f.empty()) s.swap(f);
    } else if (f.empty()) {
      int n = s.size() / 2;
      for (; s.size() > n; s.pop()) t.push(s.top());
      for (; !t.empty(); t.pop()) f.push(t.top());
      for (; !s.empty(); s.pop()) t.push(s.top());
      s.swap(t);
      if (!s.empty()) f.swap(s);
    }
  }
  void pop_front() {
    if (s.empty()) balance();
    s.pop();
  }
  void pop_back() {
    if (f.empty()) balance();
    f.pop();
  }
  int front() {
    if (s.empty()) balance();
    return s.top();
  }
  int back() {
    if (f.empty()) balance();
    return f.top();
  }
  int size() { return f.size() + s.size(); }
};
int main() {
  ios::sync_with_stdio(false);
  cin.tie(nullptr);
  vector<Deque> q(M);
  int n;
  cin >> n;
  while (n--) {
    string opt;
    int a;
    cin >> opt >> a;
    if (opt == "push_back") {
      int x;
      cin >> x;
      q[a].push_back(x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"pop_back") {
      if (!q[a].empty()) q[a].pop_back(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"push_front") {
      int x;
      cin >> x;
      q[a].push_front(x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"pop_front") {
      if (!q[a].empty()) q[a].pop_front();
    } else if (opt == "size")
      cout << q[a].size() << "\n";
    else if (opt == "front") {
      if (!q[a].empty()) cout << q[a].front() << "\n";
    } else {
      if (!q[a].empty()) cout << q[a].back() << "\n";
    }
  }
  return 0;
}
 | 
C++ STL 中的双端队列
C++ 在 STL 中也提供了一个容器 std::deque,使用前需要先引入 <deque> 头文件。
STL 中对 deque 的定义
 |  | // clang-format off
template<
    class T,
    class Allocator = std::allocator<T>
> class deque;
 | 
T 为 deque 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。
 Allocator 为分配器,此处不做过多说明,一般保持默认即可。
STL 中的 deque 容器提供了一众成员函数以供调用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
- 元素访问- q.front()返回队首元素
- q.back()返回队尾元素
 
- 修改- q.push_back()在队尾插入元素
- q.pop_back()弹出队尾元素
- q.push_front()在队首插入元素
- q.pop_front()弹出队首元素
- q.insert()在指定位置前插入元素(传入迭代器和元素)
- q.erase()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(传入迭代器)
 
- 容量- q.empty()队列是否为空
- q.size()返回队列中元素的数量
 
此外,deque 还提供了一些运算符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
- 使用赋值运算符 =为deque赋值,类似queue。
- 使用 []访问元素,类似vector。
<queue> 头文件中还提供了优先队列 std::priority_queue,因其与 堆 更为相似,在此不作过多介绍。
Python 中的双端队列
在 Python 中,双端队列的容器由 collections.deque 提供。
示例如下:
实现
 | 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 |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
# 新建一个 deque,并初始化内容为 [1, 2, 3]
queue = deque([1, 2, 3])
# 在队尾插入元素 4
queue.append(4)
# 在队首插入元素 0
queue.appendleft(0)
# 访问队列
# >>> queue
# deque([0, 1, 2, 3, 4])
 | 
循环队列
使用数组模拟队列会导致一个问题:随着时间的推移,整个队列会向数组的尾部移动,一旦到达数组的最末端,即使数组的前端还有空闲位置,再进行入队操作也会导致溢出(这种数组里实际有空闲位置而发生了上溢的现象被称为「假溢出」)。
解决假溢出的办法是采用循环的方式来组织存放队列元素的数组,即将数组下标为 0 的位置看做是最后一个位置的后继。(数组下标为 x 的元素,它的后继为 (x + 1) % SIZE)。这样就形成了循环队列。
参考资料
- std::queue - zh.cppreference.com
- std::deque - zh.cppreference.com
本页面最近更新:2025/10/13 16:54:57,更新历史
发现错误?想一起完善? 在 GitHub 上编辑此页!
本页面贡献者:Ir1d, abc1763613206, c-forrest, iamtwz, ksyx, leoleoasd, SourceDevKev, Xeonacid, CCXXXI, cmpute, Enonya, Enter-tainer, HeRaNO, kenlig, mcendu, mgt, NachtgeistW, ouuan, qiaomo, renbaoshuo, sshwy, StudyingFather, Tiphereth-A, ttyao0518
本页面的全部内容在 CC BY-SA 4.0 和 SATA 协议之条款下提供,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